首页|杏宇注册_登陆平台
首页|杏宇注册_登陆平台
【区县解读】巫山:神女故乡的风情再造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3-06 16:14    文字:【】【】【
摘要:【区县解读】巫山:神女故乡的风情再造漫步在巫山农家院落之间,宛如步入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人在花中走,身边果飘香,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缕缕乡愁在心底悄然蔓延

  【区县解读】巫山:神女故乡的风情再造漫步在巫山农家院落之间,宛如步入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人在花中走,身边果飘香”,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缕缕乡愁在心底悄然蔓延。

  巫山,是神女的故乡和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风情塑造,为这片满是诗情画意的神奇山水增添了浓郁的田园乡愁和独特的乡村神韵。神女故乡的美丽嬗变,正在转换成为渝东门户绿色崛起的豪迈底气。

  “满山红叶似彩霞……”随着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主题曲的广为传唱,将神女故乡的大美风情演绎得人尽皆知。

  与巫山红叶声名远播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农村人居环境的不尽如人意。“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是巫山农村环境的形象描述,致使奇山异水的资源禀赋无法转换成为经济活力与民生福祉。

  一个个脏乱差的村落怎样改变?巫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生态转型无缝对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巫山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让“五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整体嬗变。村容村貌实现“两通五化”——通组公路、通入户便道和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广泛分布在长江沿途和小三峡两岸。

  顶层设计与基层组织的双向推动,为巫山大美乡村凝聚了同心同德的发展向心力。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层层制定任务清单,层层压实整治责任。根据县里出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构建山、水、田、林、园、塘互为特色的乡村生命共同体,从生态、宜居、人文等多个视角抵达乡村记忆。

  巫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从“五沿”区域开始的。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巫山以“6+3”任务为核心,县抓示范片、乡抓示范村、村抓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区,带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的整体提升。县里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电视等全媒体矩阵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活力,引导农村居民人人参与其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巫山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农资金,集中投向农村人居环境领域。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重点项目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

  审计、监察、财政、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资金和规划执行情况全程跟踪,确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有序推进。各乡镇明确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处理标准,明确管理范围及责任主体,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巫山深度聚焦村庄净化行动,全面开展村庄净化行动,将一个个蓬头垢面的村子,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家园。

  生活垃圾治理,既是面子工程,也是事关民生福祉的里子工程。巫山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道路两侧、风景名胜区周边的生活垃圾,绿化带、田间地头的建筑垃圾、白色污染和枯树残枝,池塘、河道、沟渠等水体积存的漂浮垃圾进行彻底清除。

  因为大山大水的地貌特征,巫山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处理和就地处理两种垃圾处理模式。对城镇近郊和相对聚居村,采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即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对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行政村,采用户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的就地处理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有完善转运设施、有成熟治理技术、有稳定保洁队伍、有完善监管制度、有长效资金保障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确保道路干净整洁、水体清澈畅通。

  在曲尺乡,74岁的邓婆婆第一次用上了马桶和淋浴。经过改造的厕所墙面和地面铺满白色瓷砖,淋浴喷头、抽水马桶、洗手池一应俱全。此前,邓婆婆家的厕所就是猪圈旁的一个坑,又脏又臭。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和邓婆婆一样用上卫生厕所的巫山农民越来越多。巫山将农村改厕与农村“三改”、高山生态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一并实施。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冲水式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在不适宜三格化粪池施工的地区,因地制宜选择其他改厕模式。对学校、卫生院(室)、村委会等公共场所的厕所,一律按照人性化、景观化和生态化理念,做到功能完善、环境整洁、方便舒适。

  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巫山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和湖长制管理,将城郊和人口集中的村庄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统一收集的村庄,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和集中式人工湿地等方式集中处理;对居住相对分散村庄、乡村客栈民宿和农家乐等,因地制宜发展分散性、生态型小型垃圾污水处理点。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标本兼治的生态治理模式。巫山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利用方向,探索种养循环发展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农作物种植较多的“五沿”区域,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利用,建立农膜废弃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和农资包装废弃物贮运机制和农药、化肥等农资包装物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

  全方位的乡村净化行动,营造出了“四季有花、换季有果”的田园景色。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在美景中,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享受大美巫山的田园风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温暖而纯朴的乡情。巫山通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和文化,维护村落的天然景观,涵养神女故乡的田园乡愁。

  大手笔的村庄绿化行动,为乡村植入了鲜活而灵动的生态元素。村庄道路、公共空间、闲散用地、村民庭院、坑塘水库、荒山荒坡等实现“应绿尽绿”。

  乡村美化是一台大手术。通组公路和人户道路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消除通行障碍的关键举措。巫山利用本地资源和废弃建筑材料,铺设石板路、青砖路、石台阶,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苦涩与辛酸。在断壁残垣、旧房整治和改厨改厕改圈和改庭院、改风貌行动中,因地制宜打造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运用乡土韵味、民族特色等建筑元素提升农家院落的观赏性和实用价值。在村庄主要道路及农家院落安装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灯,为乡村夜晚增添璀璨的色彩。并组织供电、电信等企业,对乱搭乱跨越的“三线”进行全面清理,还原乡村“干净”的天空。

  为传承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巫山建立传统村落名录,活化传统建筑,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评定保护。各村按照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五个一”要求,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在具备一定文化底蕴或特殊民间工艺的村落,注重传承和宣扬本地文化、工艺,建筑、设施等文化元素,为传统文化和工艺赋予新的生命。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火车头,通过建立民议、民办、民管的村民自治机制,将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生活垃圾治理农户缴费制度等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善。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为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巫山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整洁庭院、优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涵育村民道德素养,规范乡村秩序,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向好提供精神支撑,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在巫山,透过一个个农家院落,到处都是绿树村边合、农民荷锄归的田园乡愁。这些原滋原味的乡村韵味,让安静的田园更安静,祥和的村庄更祥和。海内外游客纷纷,在诗意田园中静享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皈依。

友情链接: